本学期开始,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组织师生前往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开展“艺术赋能乡村建设”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历史探访与创作研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实践,为乡村红色文化空间建设提供艺术方案。
11月2日上午,学生团队首先深入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多个村落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针对拟建公共艺术项目的场地开展细致测量,记录地形数据、空间尺度及周边环境特征,为后续雕塑装置与公共艺术作品的方案设计奠定基础。师生结合乡村自然风貌与文化脉络,讨论如何通过艺术语言激活红色资源,打造兼具教育功能与地域特色的文化空间。
午后,团队前往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桃花尖村菖蒲塘,实地探访咸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大幕乡是鄂东南的重要革命根据地。这里有90多年前咸宁苏维埃政府旧址,鄂南特委所在地、红十六军和红三师驻扎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咸宁县委、咸宁县苏维埃政府就设在大幕乡。1930年10月,鄂东南革命烽火燃至此处,咸宁县在此召开首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全县首个工农革命政权——咸宁县革命委员会,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在当地的深入发展。
在咸宁县委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合影
此次活动是学院“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后续,师生将结合考察成果,推出主题雕塑创作及乡村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等项目,以艺术形式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