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2023级雕塑一班走进校园“试验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作为“新农人”培育计划的重要环节,学生们以雕塑专业学生的独特视角,在垦地、挖垄、撒种、施肥中体验农耕智慧,感悟劳动之美。
同学们手持农具踏入责任田。垦地环节,铁锹与泥土碰撞出劳动的序曲,大家分组协作,将荒地翻整成松软沃土。挖垄时,大家结合雕塑造型经验,精心设计垄沟走向,确保排水与采光兼顾。撒种环节,同学们蹲身轻撒,将希望与创意一同埋入土中;施肥时,大家严格遵循科学配比,细致均匀地将肥料融入土壤。
参与活动的学生李金易在劳动后分享体验:“我们惯用刻刀雕刻形态,如今拿起锄头耕耘土地,才发现挖垄如同雕刻,需精准把握力度与弧度;撒种如同创作,要兼顾整体布局与细节处理,劳动中的‘精雕细琢’同样需要耐心与力量。当亲手播下种子时,我感受到生命从指尖生长的奇妙联结。”
此次劳动实践不仅让学院学生掌握了农耕技能,更在汗水中培育了“新农人”的责任感与创造力,将专业精神融入劳动教育,既让学生体会农耕智慧,又深化了“劳动创造美”的价值认知,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试验田不仅是一块土地,更成为艺术与劳动交融的立体课堂,见证着青年学子在劳动中成长、在创造中升华的生动历程。
(责任编辑:陈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