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总书记走进故事,我们就走进了信仰。”在一次走心而温暖的共读分享会上,艺术教育学院的同学们翻开《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从真实的故事出发,感受总书记对青年的牵挂与期待,寻找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答案。
为深入推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厚植家国情怀,艺术教育学院于10月16日在学生一站式社区举办“故事里的信仰·总书记与我们”主题故事共读分享会。活动由辅导员代居念主持,全体学生党员参加。
一、三个故事,走进信仰的现场
故事一:“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分享者:2024级研究生 黄锦钊)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称赞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嘱托同学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勉励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故事二:“青春在基层闪光”(分享者:2024级研究生 李鑫鑫)
1984年7月29日下午3时45分,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到县政府招待所看望前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徐南雄、任锦芳等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并在同学们住宿的房间里与大家谈心约两个小时。在交流中,针对同学们关于“如何做好基层工作”的提问,习近平同志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鼓励同学们毕业后到基层一线去接受实践锻炼。习近平同志谈到,作为基层干部,要有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要有韧性、有耐力,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
故事三:“习校长破格录取身体残疾的我”(分享者:2024级研究生 吴曲)
1990年9月,第三次参加高考的福建闽清籍残疾考生黄道亮,被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校长的闽江职业大学破格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无双臂大学生。大学期间,黄道亮身残志坚,以非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7年5月18日,在福建省出席全国“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代表和残疾人代表座谈会上,黄道亮汇报个人事迹时,特别介绍了自己在母校三年的幸福时光。出席座谈会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微笑注视着他,并向他点头致意,和蔼的笑容和亲切的目光给予他巨大鼓舞,激励着他为残疾人事业努力奋斗。
二、写青春答卷:我想对总书记说
活动最后,同学们写下真挚心声:
“请放心,接力棒在我们手中,会传得更远。”
“把热爱变成专业,把专业变成力量。”
“青年当自信自强,奋斗是最亮的底色。”
一张张青春答卷,既是承诺,也是宣言。这不是一本书的阅读,而是一场关于“理想、责任、担当”的心灵对话。这不是一次分享会,而是一次把“信仰”从书页带到现实的过程。艺术教育学院将继续以“故事+思政”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艺术点亮信仰之光,用行动书写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王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