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循环·生息志”艺术展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梓山湖畔的梓有集盛大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教授,著名艺术家何多苓,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光庆教授,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陈晶教授,湖北天逸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总经理许小锋,以及冀枞、陈艺楠、董雪莹、洪镁、胡佳艺、鞠腾、谭大利、万里驰、殷九龙、曾杨、朱可染等嘉宾共同出席。
参会嘉宾合照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线上致辞)
尚辉表示,本次展览结合拓扑学与梓山湖环境,“循环”指生态循环,“生息”含生命呼吸,还关联数智时代。展览突破传统绘画,借装置等带来全觉体验,作品回应当下生存状态,与梓有集相融,是“接地气”的启智展。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陈晶致辞
陈晶表示,本次展览作品具有前瞻性,顶尖设计展场中建筑是艺术“生长容器”,艺术赋建筑“生活灵魂”。“循环•生息”串联空间、建筑等关系,观众互动滋养空间,期待“两湖相遇”创可持续生活,让理念持续生长。
湖北天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总经理许小锋致辞
许小锋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循环·生息志”的展览主题与梓有集“自然力与生命力”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感谢湖北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本次展览汇聚了12位艺术家的作品,将抽象哲思具象呈现,是轻美学理念与艺术创作的深度共鸣,旨在激发公众艺术热爱,传递循环生息的理念。
策展人任珊珊致辞
任珊珊表示,策展团队一直想聚合创作语言独特的艺术家。12位参展者虽表达方式不同,但均以作品传递对生命与循环世界的感悟,暗含对生命的关注。此前团队一直在寻找能串联该理念的艺术空间,而梓有集“可循环”的特质恰好契合展览核心,能精准传递“循环・生息”的深层信息。
艺术家代表殷九龙致辞
艺术家殷九龙坦言,作为艺术家他常思考“艺术何为”。身边艺术家作品的笔触与物象,会让他投射生命感悟,甚至会与周遭事物产生呼吸与对话感,也会将这种体验将融入未来创作。
策展人游艺主持本次活动
9月26日上午11点,“循环·生息志”艺术沙龙在梓有集艺展中心的二号会议室举行,何多苓、魏光庆、陈晶、洪镁、董雪莹、程然、殷九龙、曾杨、冀枞等多位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展览主题展开深度探讨,聚焦当代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自然生态及社会语境的关联。多位艺术家、策展人及学者分享了对当代艺术代际差异、空间与作品关系、策展方法及文化循环等问题的思考。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呈现,更是艺术与环境、观众之间的互动探索,体现了当代艺术在城市工业转型及生态语境中的回应与延展。
本次展览作为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活动之一,免费向公众开放至10月26日,期间还将举办形式多样、多元互动的“梓有集艺术生活节”系列活动,持续为观众推出兼具思想深度与视觉冲击力的艺术盛宴,让广大市民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循环往复的生命力量,领略东方意蕴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之美。
活动现场
(责任编辑:王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