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以“东方雕塑艺术体系的当代重构”为核心主题的“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麦积山雕塑论坛·2025”在甘肃天水隆重启幕。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谭炜应邀出席本次学术论坛,与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雕塑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当代实践展开了研讨。
本届论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麦积山石窟时重要指示精神的积极响应,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格局、赋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学术多元交流的重要举措。论坛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委宣传部指导,敦煌研究院、中国雕塑学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共同承办。旨在通过对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深度梳理与研究,进一步挖掘佛教造像艺术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推动中国雕塑艺术体系的当代建构与国际传播。
本次论坛聚焦四大核心议题:雕塑艺术、石窟研究、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交流,与会来自韩国、日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多国以及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研究机构。在议题讨论中,谭炜提出数字考古的表达方式在文化传播和资源再生等领域中的潜在价值。
会议期间,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传统教研室主任李冰作《泸县宋墓石刻的“静”美学的表达》一文,从多学科、跨文化视角出发,与麦积山传统石刻主题研究进行了对照表达,就跨区域古代石刻的社会学意义,贡献了前沿观点与创新见解。
麦积山雕塑论坛自2017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界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学术品牌。麦积山石窟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参与此类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活动,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拓展了学术视野,增强了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为推动学院学科建设与创作研究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陈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