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EN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首页
湖美要闻
通知公告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学术展览
精品课程
励志奖学
信息服务
馆藏档案
专题
校史馆预约
  • 湖美要闻
  • 通知公告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学术展览
  • 精品课程
  • 励志奖学
  • 信息服务
  • 馆藏档案
  • 专题
  • 校史馆预约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社会实践】影视动画学院师生以AI赋能微短剧创作 探索艺术科技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8  作者:张艾琁 贾铭  来源:影视动画学院   阅读量:


2025年暑期,影视动画学院13名研究生在叶佑天教授带领下,践行“用国家大事业磨砺真本领”的实践要求,聚焦“艺术科技创新”主题,赴武汉博润通动画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媒体实验室等5家单位开展深度调研。团队针对文创产业“技术应用断层、制作成本高企、县域资源匮乏”三大痛点,以乡村振兴、青年奋斗的感恩题材微短剧《越过山丘》为实践载体,探索AI技术全流程赋能影视创作的新模式,为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青年方案。

深调研:把准产业脉搏

“传统手绘分镜日均产出不足2分钟,郊区实景拍摄成本占制作总预算40%以上。”在武汉润通动画公司的座谈会上,公司总导演饶焜华展示的数据令团队成员姜金镇深受触动。走访发现,78%的中小文创企业因技术人才短缺、设备更新迟缓,难以承接高质量影视项目。叶佑天教授带领团队建立“问题台账”,确立“以轻量化AI工具破解县域创作困境”的实践方向。

破难题:技术贯穿全链条

编剧张艾琁采用AI剧本生成系统,结合对江夏郊区村民的37次田野访谈,将方言特色词库嵌入台词优化算法,使人物对白真实度提升60%;分镜组长姜金镇利用Stable Diffusion工具,实现“文字-画面”智能转换,两周工作量压缩至52小时。在江夏郊区影视基地拍摄期间,团队运用无标记点动作捕捉技术,由6名演员在300平方米空场地完成所有山区场景表演,暴雨戏份拍摄周期从7天缩短至3天,降低交通、人力成本约5.2万元。

“技术必须服务于艺术表达”。叶佑天在片场边调试AI渲染参数边强调,“我们通过117次算法迭代,才让人工智能生成的怀宁古建筑群既符合历史考据,又具有水墨动画的视觉美感。”

显担当:成果反哺基层

作品后期阶段,团队开发出适配县域创作的“三易工具包”:易用的AI绿幕抠像插件、易得的方言语音合成库、易操作的4K智能降噪模块。江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乐在审片时赞叹:“大学生用一部剧带来一套解决方案!”目前这3项技术已在多个县域影视创作中试用推广,其AI辅助创作模式将为12个县区影视工作室提供技术培训。

育新人:践行艺术使命

“这次实践让我懂得技术是桨,人文才是舵。”张艾琁在总结会上感慨,团队在40℃高温下日行2万步取景:“孩子们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创新力’清单,正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生动诠释。”

影视动画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以艺术为支点,以科技为杠杆,用实际行动响应文化数字化战略,彰显了湖美青年服务文化产业升级的担当。未来,影视动画学院将持续推动“创作即研究、作品即方案”的育人模式,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责任编辑:王源新)

  • 上一篇:【校园环境】文化发展公司积极推进学校暑期重点建设工程
  • 下一篇:【服务社会】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师生赴京参加联合国人口基金国际青年日主题对话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5号

    邮编:430205

    电话:027-81317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智慧湖美
  • 邮箱系统
  • 校内通讯
  • 信息服务
  • 国际交流
  • 校友会
  • 基金会
  • 馆藏档案
  • 学院美术
  • 电子校报
  • 校史馆预约
  • 科研系统
  • 专业奖学金
  • 新生报到系统
  • 毕业生离校系统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备案号42010602001354   鄂ICP备15008991号    鄂ICP备15008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