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大别山精神,7月8日至9日,工业设计学院“艺绘红韵——大别山精神溯源考察团”赴革命老区红安县,通过实地探寻、深度调研与校际交流的方式,开展大别山精神溯源考察实践。
考察团首站来到李先念纪念园。馆内陈列的李先念同志青年时期的木匠工具、中原突围战略图、三峡工程批示手稿等珍贵史料,无声讲述着这位从黄麻起义战士成长为国家领导人的光辉人生轨迹。师生们驻足凝视,深刻体悟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与“向险而战”的铁血担当,这正是“坚守信念、紧跟党走”大别山精神的鲜活写照。
步入庄严肃穆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50余万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和镌刻着22552位英烈姓名的纪念墙,无声诉说着那段“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烽火峥嵘。实践团成员肃立献菊,深切缅怀。结合馆藏的革命铜锣、红军战士血书等文物,以及实地重走黄麻起义路线、剖析“小小黄安,人人好汉”精神密码的环节,师生们对“坚守信念”的根基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深刻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代代守护。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原型——王近山将军的家乡高桥镇程河村,巍然耸立的10米钢铸巨剑彰显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血性基因。师生们聆听了王近山将军“15岁扛红缨枪参军”“上甘岭战役指挥坑道战”等英雄故事,被老一辈革命家“怕死还当什么兵”的铮铮铁骨深深震撼,这正是“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精神的生动体现。参观后,考察团与程河村党委书记张世财进行了交流座谈,在程河村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调研了解了程河村如何将“亮剑”精神智慧创造性转化运用于乡村振兴实践:青年电商带头人激活“红安苕”产业链,实现年增收超千万元;利用闲置的村委会旧址,建立养老爱心服务驿站,配套爱心食堂、活动室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织辉映,有力印证了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实践价值。
实践期间,考察团与同样在当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湖北经济学院师生队伍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经验分享。双方就如何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服务地方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种跨院校的交流合作,正是对“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精神的有力践行。
“山河不忘英雄志,吾辈当承万钧担”,这场“行走的思政课堂”,让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用心灵感悟精神图谱。后续实践团将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创设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让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
(责任编辑:王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