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联合设计学院跨文化顾问、中法艺术交流创建协调者张海裕受邀在A5-206举办题为《科技时代背景下中法文化和教育交流的新范式》的主题讲座。张海裕教授凭借近二十年中法艺术院校合作项目协调与翻译经验,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跨文化教育、AI时代艺术教学及法国艺术教育体系的深度分享。
张海裕介绍了法国公立美术学院联盟的独特模式。她指出,法国各公立美院虽名称不同,但实为“兄弟院校”,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调整专业与校区。这种灵活的教育体系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自主性,而联盟的“艺术家邀请制”和线上平台更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与发展的国际舞台。
针对科技浪潮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张海裕提出深刻反思:“AI能取代技术,但无法替代人的情感联结。”她以翻译、会计等行业为例,指出艺术领域虽受冲击较小,但教师需重新思考教学本质。现场师生围绕“为何仍需线下教学”展开热议,学生代表认为,校园教育提供了知识输出中的互动与正反馈,人际交流与情感价值是AI无法复制的核心。张海裕总结道:“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服务,师生应善用AI工具,同时守护人文精神的独特性。”
讲座尾声,张海裕回归中法文化交流主题,解析各类中法交流政策,欢迎中国学子参与中法联合项目,共同搭建跨文化实践平台。
(责任编辑:陈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