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EN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首页
湖美要闻
通知公告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学术展览
精品课程
励志奖学
信息服务
馆藏档案
专题
校史馆预约
  • 湖美要闻
  • 通知公告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学术展览
  • 精品课程
  • 励志奖学
  • 信息服务
  • 馆藏档案
  • 专题
  • 校史馆预约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学术交流】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邀请《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来校开展“纪念性公共艺术”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03  作者:杨颖  来源: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阅读量:


4月2日上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特邀《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在A5-206举办了“纪念性公共艺术——以‘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1934.11》纪念馆造型为例”的专题讲座,通过剖析国内外经典案例及新圩阻击战纪念馆的建馆历程,深入探讨纪念性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与创作智慧,讲座由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罗远红主持。

范海民以“纪念性公共艺术”为脉络,串联起跨越国界的纪念性艺术实践。他讲述了美国华盛顿纪念碑承载的国家精神图腾、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以56根石柱象征各州团结的叙事逻辑以及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通过倾斜地面、光影交织打造的沉浸式战争反思空间等案例。

聚焦国内案例时,范海民特别提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的五组雕塑《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这组作品以恢弘的尺度和动态构图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视觉史诗,体现了中国纪念性艺术从传统碑刻向多元叙事、互动体验的转型。范海民以亲自参与策划的新圩阻击战纪念馆为例,揭示地方性纪念场馆如何突破资源限制,实现理想信念的力量的创造性实践。

讲座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纪念性公共艺术创作的全新视角,特别是如何在时代背景下进行创作实践,这场讲座为师生们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陈泽菲)

  • 上一篇:【学术展览】绘画学院《造型语言与构成表现》课程汇报展成功开展
  • 下一篇:【党建引领】强基攻坚,提质增效——学校召开学生党建工作书记论坛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5号

    邮编:430205

    电话:027-81317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智慧湖美
  • 邮箱系统
  • 校内通讯
  • 信息服务
  • 国际交流
  • 校友会
  • 基金会
  • 馆藏档案
  • 学院美术
  • 电子校报
  • 校史馆预约
  • 科研系统
  • 专业奖学金
  • 新生报到系统
  • 毕业生离校系统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备案号42010602001354   鄂ICP备15008991号    鄂ICP备15008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