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EN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首页
湖美要闻
通知公告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学术展览
精品课程
励志奖学
信息服务
馆藏档案
专题
校史馆预约
  • 湖美要闻
  • 通知公告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学术展览
  • 精品课程
  • 励志奖学
  • 信息服务
  • 馆藏档案
  • 专题
  • 校史馆预约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地共建】共同缔造“设计进社区”——环境艺术学院《城市设计》课程作品在社区展出

发布时间:2024-05-06  作者:赖俊威  来源:环境艺术学院   阅读量:


4月29日上午,共同缔造“设计进社区”暨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城市设计》课程作品展在武汉江夏藏龙岛兰园小区举行。江夏经济开发区藏龙岛产业园党委委员叶芳,丁家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传发,长运物业公司董事长陈圣玉、经理魏蝶,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田昌秀、副院长何凡、副书记刘岸雄,教师代表赖俊威、李纤纤、何莉及学生代表,兰园小区居民代表,江夏融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

本次展览重点围绕新时期城市社区发展的概念,依托环境艺术学院专业特点,通过对社区主题定位、空间功能问题改善、文化形象塑造、服务管理优化、生活氛围营造、居民幸福感提升等方面,展开“互爱、互融、互助、互动、互创”为主题的环境优化设计。通过设计未来人居环境的建构方式,将课堂教学真正导向社会服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以专业赋能建设“五美”社区,服务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践行共同缔造校社共建理念。

李传发结合兰园小区的自然环境、周边文化艺术资源、业主群体特征等,介绍了小区“7·7美育”建设思路,以及环境艺术学院师生参与完成的兰园小区“共同缔造”环境设计第一期项目。课程指导教师赖俊威围绕兰园小区的条件分析、整体主题定位、文化形象标识设计、“五互·五美”理念植入及小区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观展结束后,学校、社区、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围绕贯彻落实“共同缔造”发展理念,如何通过专业教学的过程性实践与社区文化与美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深入践行“校-社”联动机制召开座谈会。

叶芳在座谈会讲话中指出,丁家山社区作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建设而成的新型社区典范。以打造“五美”为价值理念的社区建造,离不开湖北美术学院、长运物业公司等多方的支持与协作。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目的地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与落脚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缔造”交流模式。

田昌秀在座谈会讲话中表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一直秉持“学以铸魂育人服务师生、践以报效祖国服务民生”育人思路,在“共同缔造”理念下,环境艺术学院师生一直致力于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后期,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深入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把党建品牌、专业优势、人文关怀等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予以落地,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何凡结合专业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等介绍了学院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学院不断推动课程建设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积极思考如何呈现更好的结合形式,在传统专业优势基础上,更多地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践行社会美育责任,以专业赋能城市更新。

李传发围绕主题定位、文化形象等方面介绍了丁家山社区相关情况,他表示,目前,在藏龙岛产业园区管委会的领导下,经过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赖俊威师生团队、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方合作,共同完成兰园小区“共同缔造”环境设计的第一期项目。下一步将以打造省级共同缔造示范点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校社合作,组织居民参与到社区的人居环境提升、社区治理等各方面,实现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陈圣玉在座谈会发言中表示,目前,全省在以更优质的发展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更高需求的前提下,开展的“共同缔造”活动,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丁家山社区兰园小区作为集团首批共同缔造单位,已形成了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后期将与学校、社区、居民一同群策群力、共同缔造。

环境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设计专业视角让“艺术赋能社会”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为美育社区建设贡献力量。“设计进社区”作品展览顺利举办,展现了学院在专业服务社会、课程思政导入、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实性、交叉性与创新性。

(责任编辑:陈泽菲)

  • 上一篇:【教风学风】艺术人文学院开展“艺口文彩”学风建设活动暨研究素养提升计划
  • 下一篇:【美育浸润】湖北文明网发布影视动画学院师生作品《立夏》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5号

    邮编:430205

    电话:027-81317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智慧湖美
  • 邮箱系统
  • 校内通讯
  • 信息服务
  • 国际交流
  • 校友会
  • 基金会
  • 馆藏档案
  • 学院美术
  • 电子校报
  • 校史馆预约
  • 科研系统
  • 专业奖学金
  • 新生报到系统
  • 毕业生离校系统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备案号42010602001354   鄂ICP备15008991号    鄂ICP备15008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