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EN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首页
湖美要闻
通知公告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学术展览
精品课程
励志奖学
信息服务
馆藏档案
专题
校史馆预约
  • 湖美要闻
  • 通知公告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学术展览
  • 精品课程
  • 励志奖学
  • 信息服务
  • 馆藏档案
  • 专题
  • 校史馆预约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文脉丹青——邵声朗师生作品展”开幕现场专访

发布时间:2015-12-29  作者:  来源:   阅读量:


邵声朗 《苍翠图》

12月27日是我国硬派山水领军人物、著名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邵声朗去世一周年。当日下午,由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湖北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文脉丹青——邵声朗师生作品展”在我校昙华林艺术区美术馆开幕。现场人潮涌动,大屏幕上播放着邵老20年前拍摄的讲学视频,学生们在邵老画作前留影追思。

著名山水画家邵声朗先生在长期的中国画学习、教学与创作中,培育了自己的艺术胆识,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诸位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悉心体会大师们勇于出新的“胆”和“魂”,“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精神”成为他崇奉的信条。邵声朗先生投身艺术几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此次展览是邵声朗先生和弟子们的精华之作,是一场展现中国画艺术精神的视觉盛宴。

在现场,我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采访了几位参加展览开幕仪式的嘉宾:

访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许奋

记者:您觉得邵声朗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为湖北美术学院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

许院长:展览为我校及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邵声朗先生的家属、学生一起缅怀邵声朗先生的学术与教育成就。这个展览更好地展现了邵声朗先生一生为中国艺术所作出的贡献。邵声朗先生深入生活,与当地民众一起交心谈心,了解民风,现场创作,反映了他在艺术领域的追求及价值。他对美术、对教育、对生活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记者:邵声朗先生一生专注于艺术,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据说他还设立了奖学金项目,您怎么看?

许院长:是的,邵声朗先生的家人将其创作的部分作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邵声朗卷》(“大红袍”系列)出售,所得的画款捐赠给了学校,将设立“邵声朗艺术奖学金”,以此鼓励积极上进、对中国艺术有所追求与贡献的学生。

(记者 余彦欣 摄影 黄琪)

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叶建新

记者:您师从邵声朗先生,您对邵老师今日的成就有哪些看法?

叶教授:邵老师于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我国最高的艺术学府。他师承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等诸位大师。我作为一名武汉的画家,能在95年拜在邵老师门下,成为老师退休前那个时期唯一的硕士研究生,我感到特别荣幸!当时,在湖北甚至全国范围内,老师能够将中国绘画融入时代气息,就这方面来说他的成就是巨大的、独有的。所以他是一位国家级的、国际性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新型的艺术家。

记者:您觉得邵老师哪个方面对您影响最大?

叶教授:邵老师是个旗杆,作为他的弟子,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去继承与发扬老师的山水画。邵老师一直跟我强调,你必须具有时代气息,不要只是“像”我,但可以学我,学我的学术精神与艺术理念。我想这方面是对我影响最大的。

记者:看您的作品,包括陶瓷、水墨琉璃作品,这都是很成功的,这应该也与邵老的教导离不开吧?

叶教授:这些是我在继承了李家山水、邵家山水的脉络后,发展成为我自己的风格。我的作品在邵老师的影响下有了变化和发展。

(记者 吴超群 摄影 黄琪)

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立言

记者:您认为邵声朗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陈立言:邵老师的绘画作品分山水和书法,在后期以山水为主。在山水方面,邵老师自创了一套邵氏大写意,采用重墨和彩墨;在书法方面,魏碑和行草融为一体,有很高的格调。这两大技法合在一起是他的绘画基础。他的创作意图非常明确,个人也很讲究。一般来讲,在画面上,山的面积抽得很大,点紧密,风景和人物都占很小的位置。画面显得和、满、清、齐。

记者:您觉得邵声朗先生为艺艺术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陈立言:我觉得邵老师带来的影响至今发挥得还不够,未来他应该在湖北和全国有更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好好总结和传承他的艺术与教育精神,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记者:在学习过程中您最佩服邵声朗先生哪一点,也是您想学习的?

陈立言:邵老师很有才气,他可以出奇制胜。比如,你的一幅画请他出个点子,很可能给你柳暗花明。同时,他的读书量很大,在创作时即兴而画,作品很有意思。

(记者 叶诗慧 摄影 黄琪)

访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 叶军

记者:您觉得邵声朗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叶主任: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就是血脉的传承。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受到严重的西化影响,我们更应该注重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血脉传承,而邵声朗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本次展览发扬了中国本土文化,对我系的教育教学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记者:您刚刚提到传承,那您认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

叶主任:除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要将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髓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特点的独特的东西。

记者:就视觉艺术而言,您觉得当代我们依旧可以以毛笔、宣纸作为最基础的、最主流的绘画工具来表现吗?

叶主任:毛笔、宣纸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讲求的是写意造景,西方文化讲求的是写实表现。这次展出的作品既将这种中国画的传统意境表现出来,又有着我们这一辈人自己的认知与发展。

(记者 吴超群 摄影 黄琪)

访深圳大学艺术系教授 刘子健

记者:您认为举办这个展览有何意义,展览的初衷是什么呢?

刘子健:邵老师这一辈子都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名优秀的艺术家。邵老师的离世,是湖北美术学院一笔财富的遗失。举办这个展览,是发扬学院派传统,树立一个品牌。所谓大学,“大楼”和“大师”。不单这次,下次,学校都要把好的名师作品用展览的形式推崇出去。

记者:您认为邵声朗先生哪个方面对您的影响最大?

刘子健:我虽然是这次展览中唯一画抽象的,但是我认为我传承了老师的创新精神。从邵老师这里出发,跟当代艺术相接近。我从我自己的角度解读了创新这个词。大学不是墨守成规的,必须要创新,要发展新的艺术、新的文化。

记者:根据邵老生前遗愿,家属将部分作品出售所得款项设立“邵声朗奖学金”,对此您怎么看?

刘子健:邵老师是与时俱进的,他在每个时期都在关心学生的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这样一个艺术市场机遇很好,这种大爱师德与奉献教育的情怀特别值得提倡。

(记者 吴超群 摄影 陆佩均)

(编辑 李杨 黄怡洁)

  • 上一篇:【湖美人】赤子之心——怀念我的老师戴槐江
  • 下一篇:“江汉平原行”水彩画系教师作品展顺利开幕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5号

    邮编:430205

    电话:027-81317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智慧湖美
  • 邮箱系统
  • 校内通讯
  • 信息服务
  • 国际交流
  • 校友会
  • 基金会
  • 馆藏档案
  • 学院美术
  • 电子校报
  • 校史馆预约
  • 科研系统
  • 专业奖学金
  • 新生报到系统
  • 毕业生离校系统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备案号42010602001354   鄂ICP备15008991号    鄂ICP备15008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