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EN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首页
湖美要闻
通知公告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学术展览
精品课程
励志奖学
信息服务
馆藏档案
专题
校史馆预约
  • 湖美要闻
  • 通知公告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学术展览
  • 精品课程
  • 励志奖学
  • 信息服务
  • 馆藏档案
  • 专题
  • 校史馆预约
首页 >> 湖美要闻 >> 正文

弘扬三大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三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发布时间:2025-06-10  作者:王源新  来源:党委宣传部   阅读量:


6月9日上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行政楼1号会议室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三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关内容。校党委书记鲍清芬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的“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讲话精神,《光明日报》重要评论文章《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启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抗洪精神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以及《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新时代不朽的精神丰碑——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精神等内容。

鲍清芬指出,三大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锚定湖北发展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在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开拓前行指明了方向。弘扬三大精神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是凝聚支点建设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她强调,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三大精神为指引,弘扬红色基因,勇于担当,为学校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推动学校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做好宣传贯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三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二是要准确把握精髓要义,融入学科建设。准确把握三大精神的精髓,将三大精神精神融入到学科建设中,结合我校的美术教育特色,将红色基因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三是要做好工作谋划,提升精神动力。通过全校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和宣传教育的推动,将三大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与学校的党建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紧密结合,凝聚全体师生的力量,共同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四是要落实好各项工作,推动实践成效。将学习成果体现到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推动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强国目标贡献湖美智慧和力量。

在集中研讨交流环节,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在主题发言时指出,三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他强调,三大精神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学校应充分挖掘这些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其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要通过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将红色基因、团结力量和科学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励全体师生在各自岗位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学校应积极担当作为,将专业学科优势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助力高端人才聚集地、创新策源地和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以林,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程智力,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曹丹,校党委副书记朱丽莎分别结合学习内容作了主题发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结合部门工作交流了学习体会。

(责任编辑:王源新)

  • 上一篇:我校7位教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专业艺术委员会委员
  • 下一篇: 特等+1,一等+3!我校在湖北省“挑战杯”竞赛实现历史性突破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5号

    邮编:430205

    电话:027-81317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智慧湖美
  • 邮箱系统
  • 校内通讯
  • 信息服务
  • 国际交流
  • 校友会
  • 基金会
  • 馆藏档案
  • 学院美术
  • 电子校报
  • 校史馆预约
  • 科研系统
  • 专业奖学金
  • 新生报到系统
  • 毕业生离校系统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备案号42010602001354   鄂ICP备15008991号    鄂ICP备15008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