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干部师生高度关注,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实况,了解会议进程,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热议全国两会。
实验艺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宁
聆听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进一步深化对两会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充分结合党建与业务特点,勇于探索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不断寻求“双肩挑”的新突破与新作为。作为实验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学院将以报告精神为指引,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跨学科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适应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加大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将艺术创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艺术人才。
工业设计学院党委书记 李军
3月5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领会。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校二级院(系)党委书记,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标教育强国战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影视动画学院院长 袁小山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艺术高校教师责任在肩。高校汇聚科技、人才、创新等资源,在推进科教艺融合方面独具优势。学校要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创新人才,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多方协同合作,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筑牢基础,努力孕育拔尖创新艺术人才,更好地迎接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画学院副书记兼卫生所所长 陈捷
在文化艺术领域,全国政协常委田沁鑫提出要加强艺术交流,将其纳入国家外交长期战略规划,让中国艺术成为世界语言。这为中国画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同时,两会关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为卫生所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卫生所将认真贯彻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创新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丽莎
2025年全国两会为教育科研工作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一是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聚焦艺术设计教育的前沿问题,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推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二是创新拔尖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激发青年学子对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的探索热情,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绘画学院党委副书记 汪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作为基层学生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促就业政策的引领作用,扎实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对接校企合作,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就业帮扶等工作,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环境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岸雄
2025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召开,可谓承上启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李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及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教育的“三大属性”,不断引领广大青年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 谢荪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正在“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令人振奋鼓舞!作为高校教师,在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的感召之下,将以立德树人作为工作根本,以培养高素质现代专业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而不断奋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国家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仰望星空、紧跟国家战略,也要脚踏实地、聚焦教育教学改革。
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教师 郭凯
心怀“国之大者”,紧盯“民之所盼”,全国两会联结着每个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一堂师生同上的思政大课。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努力把会议精神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投身到“新文科,新艺科”建设中,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有效开展艺术创作,为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学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教育学院辅导员 代居念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重要部署,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政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强化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思政工作赋能学生成长,以价值引领助力专业教学,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的艺术人才。
影视动画学院2022级游戏互动专业本科生 孙颖
身为动画与游戏专业的学习者,在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应紧跟高质量、国际化发展趋势,掌握前沿技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精神。让我们肩负起时代责任,用动画与游戏传递文化力量。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 朱时鹏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深受思想启迪和精神鼓舞。此次会议让身处艺术院校的我们,在时代坐标中清晰看见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的共振轨迹。作为湖美学子,我们要在创作实践中深植文化自信的根系,主动承担起新时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以青年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以青春之笔绘就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画卷。
实验艺术学院2024级实验艺术研究方向研究生 王敬伟
今年全国两会让我有不少思考,感受到国家对民生、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关注和推动。作为实验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我觉得艺术不是孤立于现实的存在,而是和时代、社会紧密相连的。创作不只是表达自我,更是一种责任——用作品去反映生活、传递情感。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要让创意与现实对话,把个人思考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语境里。既有自己的想法,也能回应社会,让艺术和现实产生更多对话。同时我也看到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杨俊表示,文艺工作者应以开放姿态拥抱AI新技术,在AI时代探索艺术创新与人性温度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要在积极拥抱AI中依然坚守人文精神内核。
环境艺术学院2022级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 李蕊欣
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切感受到专业使命与社会发展的深度共振。报告中“绿色低碳经济”“新型城镇化”等战略部署,为环境设计指明了实践方向——从旧厂房改造中整合光伏屋顶与垂直绿化系统,到社区规划中嵌入雨水花园与智能垃圾分类设施,每个项目都需兼顾生态效益与人文关怀。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环境设计师不仅是空间塑造者,更是政策落地的“空间转译者”,我们要以专业之力回应时代命题。
创新学院2022级艺术与科技专业本科生 吴虹烨
文化事业的繁荣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而新质生产力正是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核心动力。今年的全国两会再次强调了文化事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的使命与担当。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努力探索艺科融合、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推动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陈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