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 EN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院系设置
  • 教育教学
  • 科研创作
  • 师资队伍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智慧湖美
首页
湖美要闻
通知公告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学术展览
精品课程
励志奖学
信息服务
馆藏档案
专题
校史馆预约
  • 湖美要闻
  • 通知公告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学术展览
  • 精品课程
  • 励志奖学
  • 信息服务
  • 馆藏档案
  • 专题
  • 校史馆预约
首页 >> 湖美要闻 >> 正文

【雅昌艺术网】水彩艺术家梁培裕因病辞世 享年100岁

发布时间:2017-02-05  作者:  来源:   阅读量:


新闻网讯 2017年2月3日,水彩艺术家梁培裕因病辞世,享年100岁。梁培裕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2017年2月5日上午6时50分在武昌殡仪馆天孝厅举行。

艺术家梁培裕

梁培裕,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1937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1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51年,她随丈夫、著名工艺美术家李一夫从香港返回大陆,先后任教、任职于武昌艺专、华中师范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美术院,不仅培养了许多工艺美术人才,亦在个人创作上颇有建树,出版画册《漫步菲沙河》等。

灯塔前的欢聚30×40

麦仓10×15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认为梁培裕先生的一生“烙上了清晰的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印记”。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这两所学校求学期间,因战乱,学校先后从杭州迁徙到鹰潭、沅陵、贵阳、昆明、重庆等地,梁培裕在颠沛流离中完成学业。20世纪40年代,梁培裕先后定于台湾、香港,曾在台北工业学校任教,也曾在香港从事广告设计工作。50年代回到大陆后,她首先进入了为湖北美术学院前身的武昌艺专任教,随后又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湖北美术学院最早的一批老师,“她的美术学习和教育事业不仅是中国近一百年历史的缩影,也无疑谱写了一部丰富的美术教育史”。

橘红色的花 38×28

苹果树下 12.5×18

夕阳红 63×74

而梁培裕先生的创作,在徐勇民看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与岁月相熨贴本身就是一种优美”。“明丽的色彩现出了明澈的心境,无论是在异域他乡,或是已至耄耋之年,期望中的阳光总是会出现在风雨之后。梁先生的画让我们禁不住涌起对大地与生命新春的颂扬之情。”

( 雅昌艺术网 洪美)

附:

【儿女追忆】平凡的妈妈,我们爱您

母亲梁培裕是湖北美术学院退休老师。

母亲是平凡的,她和天底下许许多多母亲一样, 用深沉细腻的爱呵护着我们成长,她用宽容善良、坦诚待人、淡泊名利、坚守艺术的品行影响并激励着她的7个儿女收获了许多美好,享受着生活的阳光。

艺术家梁培裕生活照

母亲又是不平凡的,9年前90岁高龄母亲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了《漫步菲沙河》个人画展,子女们都不会忘记母亲创作百余幅展览作品的情景。“放大镜、老花镜、一条毛巾,是母亲作画时离不开三样东西:因为母亲眼神不好,必须借助放大镜和老花镜作画;由于眼睛内囊经常堵塞,隔一小时就要清洗一次眼睛。身体条件不允许她长时间地作画,但每天坚持将自己所见所闻画到纸上,就这样一年时间成就百余幅作品。有媒体评价: “《漫步菲沙河》画展,让江城观众深刻感受到绘画所表达的生命意义,读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执著和生命的坚毅。”作为梁培裕子女,我们为母亲而感骄傲。母亲能在90岁高龄,用一年时间完成百余幅绘画作品的本身,不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吗!

艺术家梁培裕领奖

2014年元月,已是96岁高龄的母亲,又携子孙们,在昙华林“半亩园美术馆”举办《和谐家庭,艺苑奇葩——幸福家庭艺术作品展》。其中有母亲的水彩画、布贴画,又有子孙们的油画、水彩画、铜雕、皮塑、布雕、折纸、手撕画、设计图、文学著作等几百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前往参观者纷纷称赞:“老将挂帅,全家出勤,艺术世家,时代楷模”、 “作品让我们享受生活、享受艺术、享受天伦”、“艺术之家,荣耀武汉”…….等等。这些作品得到众多观众的肯定和喜爱,丰富了大家的生活情趣,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人生启迪,我们全家感到非常欣慰。

因为母亲对子女的慈爱,因为对艺术的共同追求,成就了我们和睦的大家庭,而和睦的家庭又给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力量。

2014年我们家庭被武昌区妇联和文明办授予“区文明示范家庭”荣誉称号。

文明家庭表彰决定

祝福语

2017年元月,躺在病榻上的母亲,不忘曾经关心帮助过她的亲朋好友及给她治疗的医生,并将其姓名一一道出,并叮嘱儿女们要怀感恩之心。

2017年2月3日我们亲爱的母亲静静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放心吧亲爱的妈妈,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愿妈妈去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我们盼望来生还做您的儿女!

梁培裕的子女们

2017.2.4

【延伸阅读】老树春深更着花

温少曼 张玫白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终身从事艺术探索的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出更多有益于人民的作品,会感到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年逾九旬的资深老画家梁培裕教授,她不顾年迈,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远赴加拿大号称“枫叶”之国首都—温哥华,作第二次探亲之旅,提笔挥就百余幅水彩画作品,将要付梓,令我肃然起敬,佩服,佩服!

有幸能够目睹佳作,顿时使我眼前一亮,爱不释手。色彩如此响亮、手法如此洒脱、才情如此浓烈、构图如此新异、水份如此有度,真不感相信是出自鲜活青春活力,年逾九旬,耄年白发苍苍老画家之惊人手笔。

作品,无疑给我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学习机会。

郊外写生是画家在怀抱大自然中,既能放松自己,又能强身健体(何况还能参加野外露营活动),确是与康乐、文娱、体育于一身的运动最好享受。

我同样喜爱郊外写生的“发烧友”,有同样的感受;既能放松自己,又能脚踏实地,考察环境的变迁,是进修的大课堂,更能增添社会阅历,防止泥古不化,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

“师莫师于做化”的真谛。

上世纪(1935年)我们在浙江杭州西湖“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同一个班、同一个系(图案)学习。抗日战争战火燃烧到大江南北,学校被迫迁校到西南各地继续上课。

我们毕业(1941年)在重庆“青木关松林岗”。战时首都重庆是我们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凝聚着深厚的友情。往事不如烟,令人难忘的情景是这样的清晰,已溶入自己的生命永恒………..。

一切都在巨变,唯独老同学如海深的真挚友谊不变!

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日寇投降,普天同庆,人们纷纷与生活过多年的雾都重庆再见!

古谚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也难逢”,应验一个“缘”字。

我们在不同年份偶然相遇在上海、香港,最后定格在武汉。你和李一夫教授执教在“湖北美术学院”,我和温少曼全家响应祖国号召,从香港回国定居,参加建国伟业(1951年)。

我们受聘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公共卫生学馆卫生宣教任职,后来迁校到武汉。

从此常来常往,亲如一家。在十年浩劫“文革”中,李一夫因病不治,与我们永别了。

在那困苦而又残酷斗争岁月,担负养育七个儿女落在你的肩上,含辛茹苦,克服了难以形容的许多困难,终于雨过天晴,盼来改革开放的阳光。

新世纪来临,带来没有过的春光明媚和温暖环境。衷心祝愿:彩虹人生,德艺双馨,寿比南山,桃李满门。

2008年5月于武汉

(注:作者 温少曼 张玫白 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雅昌快讯】水彩艺术家梁培裕因病辞世享年100岁

http://news.artron.net/20170204/n905763.html

【雅昌快讯】从菲沙河回到昙华林——梁培裕先生画展前言

http://artist.artron.net/20150911/n262523.html

【网易博客】水彩大家梁培裕先生

http://blog.163.com/xiadq123@126/blog/static/1356330202011102211829392/

  • 上一篇: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 部署年度及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
  • 下一篇:我校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专业考试拉开帷幕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5号

    邮编:430205

    电话:027-81317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智慧湖美
  • 邮箱系统
  • 校内通讯
  • 信息服务
  • 国际交流
  • 校友会
  • 基金会
  • 馆藏档案
  • 学院美术
  • 电子校报
  • 校史馆预约
  • 科研系统
  • 专业奖学金
  • 新生报到系统
  • 毕业生离校系统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备案号42010602001354   鄂ICP备15008991号    鄂ICP备15008991号-1